程予甬著作集

經濟與人性的公平:時間貨幣

人為了無限的未來而活著,未來看著愈長遠,生命愈充滿了活力,心胸愈是開朗。然在這無限的未來中,我們又將如何飛越無限…

父親排行老大,自小長於屏東車城鄉間,家中務農維生,十一歲那年,因為經常觀看歌仔戲表演,而興起學戲的念頭,當他把志願告訴祖父後,卻遭到祖父大力反對,並且警告,絕不讓他分到絲毫家產田地……父親學戲後不過幾年,便在十八歲那年接掌戲班,在小孩陸續出生,歌仔戲發展卻每下愈況,家裡的生活漸困難起來,唸書,對一般人家來講,常是輕而易舉的事,但是父親卻總是為了張羅三個兒子的註冊費,四處奔走傷透了腦筋,結果總是趕在最後一班車,將錢及時送到,後來我才知道,那些錢是父親典當佈景舞台勉強湊出來的。有一回在台南半夜三點鐘,父親把我從被窩叫醒,問我是否參加「撿米粉」的事,迷迷糊糊走到客廳,才發現戲箱裡裝了些米粉渣渣,原來我們住處附近,有個賣米粉的攤販,每天賣完收攤後,就有鄰家小孩前往撿拾碎屑回家「貼補家用」,弟弟也必定有樣學樣地暗中撿了一大堆渣渣回來……。

人類在以物易物的過程中,為了交易方便,於是大家共同認定了某物品,為計算價錢的標準。在過去可能是貝殼,牛羊數或金銀,而在今日則是認定十六個經濟大國,平均的貨幣做標準。

計算交易的價值只是數字,不一定要是實物如貨幣紙鈔,故如果我們將計算商品價值的單位,以某一特定實物代替,則人類對商品的需可求與供給間,將隔了一道成牆,人們透過中間的媒介:貨幣無、法真實的表現對該商品效用,即事實上供給與需求,因此商品的效用万不是儲存的過多,便是準備的不夠。故我們將商品的價值計算標準脫離了人的能力,或脫離了個人本身的真實需求供給,而將交易的媒介(貨幣)定位在人以外之物,如紙幣。則會發生兩個問題:

  1. 貨幣價值的流動性:使貨幣不能代表持有者的合法性與生產力。與實際消費者需要的真實數量。
  2. 貨幣價值的儲存性:使貨幣與物質能量遞減的規律相矛盾。貨幣數量的價值,與物質界因新陳代謝遞減下,真實供給與需求間的價格,有一日異擴大的差企距,例如土地改造後價格,該農民已死亡,但生前創造出100萬元的財富,使該農地價格漲為10萬元,但新生人口愈來愈多,土地的價格並未隨老農民死亡而歸零,而是從10萬元起價,又因新生人口增加,而使土地價格上漲不以。例如一個人工作了一生儲存了很多的貨率酬勞,但他死後,這些貨幣的價值不能同自然界的新陳代謝而消失,過多無需求的貨幣價值,造成了經濟泡沬與景氣循環,而繼承貨幣者又形成不勞而獲勞逸不均,人性的怠墮。
  3. 時間貨幣合乎人性:人類有一共同計算的標準,即時間世界的變化,包括生產與消費,切變化過程,均在人類自已擁有的「時間」之內進行,故需求者和供給者都以實際運用的「時間價值」上做判定,是最合乎公平性與統一性的,是電動馬達,計算他的功率是以馬匹來計算,如幾匹馬力的馬達,為商品的價格。以人的工作時來定價,如一個頻果,農民定價為3個工時,而商店的定價為5個工時,甚至可以以工時做為商品交換的商業交易。

商品效用被誤導的擁有與儲存

信用卡記綠了一個人過去,現在,未來工作記綠時數<時間貨幣),如他死了,則他的信用與時間貨幣一同消失,而銀行一如過去,只要有人信用抵押借時間貨幣,則他一樣可對人未來放款。未成年人可用副卡。

時間貨幣的計算礎可由國家定在一定的價值,而每一單位的時間貨幣可以用點數計算例如,一部車賣一百萬點。一個包孑賣兩點。

「時間貨幣」是計算一切價值仍邊際單位,且是個人在客觀上,經交易討還價而產生。價值計算的基礎,是個人在單位時間內,工作與消費品質,經供給與需求者的議定。

而交易的方式,是經遏銀行徵信,記錄,而使用信用卡之信用交易。

例如一甲工人在過去三小時內生產3雙鞋子,而該三雙鞋子定價為四小時時間貨幣。

果真有人願意以時間貨幣四小時去買此三雙鞋子,則該工人扣除三小時工作成本外,另外獲得一小時的時間貨幣盈餘,反之,如果乙工人過去時間買了這三雙鞋子,可先付四小時時間貨幣,未來時間工作N小時,被顧主認定有四小時時1間貨幣的價值,則可以去償還從前信用消費的四小時時間貨幣。

  • 商品的價格:生產時間價值+利潤消費時間價值 C0=A0+CD
  • 消費時間 - 生產時間 = 利潤時間 Co一AO=CD (甲工人)
  • 生產時間 - 消費時間 = 利潤時間 M○一H○=MN (乙工人)

薪資與商品價值,在時間貨幣價格上,都經過市場完全的競價。

人類天生便擁有公平的時間貨幣,儲蓄的時間貨幣亦隨之死亡而消失,任何時間貨幣均不得轉讓,個人以智慧能力創造的價值,隨著個人的認定而自然一新陳代謝,價值本身即依附在個人使用上及效果的判斷。

世界經濟將呈現真實人性的面貌,貨幣數量理論將不再存在。一切的品經濟活動都在道德透明化方可進行。